2024-12-27 01:51:28

巩固学校还是增加教师的负担,你知道如何保持家庭作业吗?

2021-03-15 14:25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3604

作业设计与管理是许多中小学教师熟悉和不熟悉的话题。他们之所以熟悉作业,是因为他们几乎每天都安排作业、批改作业、批改作业。他们之所以不熟悉,是因为很多老师对作业的作用和目的不是很清楚,只是保留了老老师布置作业自然的传统观念。


2020年,笔者对某市家庭作业设计与管理进行了在线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覆盖全市11个县区的13860名中小学教师。调查结果反映了中小学家庭作业设计与实施的理念与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例如,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作业的意义在于巩固知识(90.34%),作业设计在教学中的主要内容是课后练习(71.64%)和教材(68.81%)。大部分教师根据作业批改情况进行集中点评(75.96%),只有少数教师能深刻思考问题根源(30.1%),让学生独立发言(11.83%),积极推广优秀作业设计与实施案例(51.65%)等。


1615790098463025.png


中小学作业领域存在的这些问题,反映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思维习惯和实践习惯,其根本原因不仅是教师自身的不足,更是传统教学体制的制约。正是因为这些“桎梏”,教师原创设计作业的能力和动机不足,重复的作业改革收效甚微,学生的学业负担日益加重。


教师缺乏作业评价素养。传统的家庭作业观念是把家庭作业作为课外巩固知识、培养技能的有效载体。大多数教师把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后续和延伸,而很少有教师自觉思考作业的功能和意义,很少有教师能结合学科特点思考自己作业的特点。这种传统的作业观念忽视和掩盖了作业的反馈、诊断、批改等评价功能,割裂了作业与教学、作业与学生的有机关系。许多教师还缺乏评价素养,不能从评价的角度认真审视日常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因此,各学科教师热衷于学科知识的多元巩固和学科技能的提高反复实践,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而且,大多数教师很少参与作业设计的评价和培训,很少有机会学习到系统的、先进的作业设计和实施的思想和实践。只有部分学科在实践中自主开展作业形式创新,但由于缺乏普遍意义,这些创新实践迁移性不强。


知识标准的概念根深蒂固。长期以来,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从传统的强调学生的“双基”到后来的“立体”,都强调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由此产生的定位是注重巩固和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种知识本位观念根植于大多数教师的思想,贯穿于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投射到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中。由于知识观的根深蒂固,教师过于注重学科的基础知识,甚至把扎实的基础知识扎实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方法和效率。因此,作业设计的内容就是巩固知识,反复训练所谓的“技能”。不少中小学作业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


对学生主体地位的漠视。传统的课堂教学体系有利于教师的集中,提高教学效率,提高班级的整体水平。在作业实施方面,教师可以高效地对作业进行集中批改、批改和反馈。同时,教师可以实现集中评卷和面对面评卷相结合,有点面面俱到,也体现了课堂教学体制下作业评卷的灵活性。传统课堂教学体系下的作业安排、批改和反馈虽然有很大的优势,但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却很少受到重视。因为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做作业的主体。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作业,而不是把作业当成教师的专利甚至是惩罚学生的利器。从学科角度看,教师自觉利用作业的诊断功能反馈日常教学也值得肯定,但要牢固树立心中的“育人”理念,不能忽视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浙江生活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和镜像,如有发现追究法律责任 粤ICP备20201384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