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在1亿年前学会了对抗掠食者
2021-01-28 09:36 来源: 互联网 阅读次数:4867
在仲夏的野外,萤火虫的闪光就像一盏神秘的灯。通常,只有年轻的萤火虫和雌性萤火虫发出光,这是求爱的信号。很少有雄性萤火虫也用闪光来保护自己。
最近,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与捷克共和国帕拉茨基大学、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和中山大学合作,发现了缅甸琥珀萤火虫家族的"古老祖先"。这一新群体的发现,对研究大家族黄鹰科生物发光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于1月20日在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系列"上发表。
在陆生动物中,能发出生物发光的物种最为常见(萤火虫及其近亲)。普通刺五加科大多数发光种属于萤火虫科,包括萤火虫科、荧光科、雌性科和华光科。
除最基本的科外,萤火虫科、鲁米诺科和雌性的身体较为柔软,有些族群的雌性也有幼年性的现象,这使得这一组的物种很难作为化石保存。除白垩纪缅甸琥珀和一些新生代地层的化石记录外,其他群体中没有任何化石被正式报道。
研究人员在中白垩世(约一亿年前)的缅甸琥珀发现了一只保存完好的雄性阿扎尔粉笔荧光雄性。白垩萤火虫的触角有12节,与现有的光致发光科相似。然而,白垩萤火虫的前胸和腹板更发达,鞘翼完全覆盖腹部,腹部有6个节段,与光致发光科和相关的雌性荧光科不同。根据其形态特征,研究人员推测,白垩萤火虫可能属于鲁米诺科+雌性进化分支的基茎群。
我们发现的化石是相对原始的,可以理解为祖传的萤火虫类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蔡晨阳告诉记者。
白垩萤火虫的第一至第三节显示了网上一个浅色的明亮区域,研究人员认为这是一个发光的器官。在白垩纪,蚂蚁、青蛙、早期鸟类等迅速繁衍,它们是白垩萤火虫的潜在掠食者。研究人员推测,白垩萤火虫的发光器官可能与抵御这些捕食者有关。
责任编辑:无量渡口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浙江生活报"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招商蛇口旗下伊敦新春开门红丨满房映初心 温情暖人间
-
四大热卖热水器同场竞技,德国宝即热式综合优势显著
-
九章云极DataCanvas免费提供100度算力包,极速部署不蒸馏满血版DeepSeek-R1!
-
AlphaGPT 与DeepSeek强强联合,打造更好用的法律AI产品
-
鲸心涤携手IPTV强势登陆蛇年春晚
-
韶音发布OpenFit 2 开放式耳机,开启舒适听音新时代
-
安德医美大健康产业园正式动工:引领创新力,打造全球一流医美科研园区
-
万店掌携手DeepSeek大模型:重塑连锁门店智能巡店新标杆
-
壹树健康于第十四届公益节荣获“医疗健康企业责任典范奖”及创始人宋怡然获评“年度责任商业领袖”
-
舒华体育助力2025年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